成都女子乳腺结节长期喝蒲公英泡水,1年后转癌,她的经历引人深思
蒲公英,在野地里并不起眼,却有着一身好本事。中医认为,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归肝、胃经,擅长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古籍《本草纲目》里就有记载:“蒲公英治乳痈、瘰疬,清热解毒之功。”近几年,乳腺结节成了体检单上的高频词,尤其是30岁到45岁的女性,几乎每十
蒲公英,在野地里并不起眼,却有着一身好本事。中医认为,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归肝、胃经,擅长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古籍《本草纲目》里就有记载:“蒲公英治乳痈、瘰疬,清热解毒之功。”近几年,乳腺结节成了体检单上的高频词,尤其是30岁到45岁的女性,几乎每十
我心里忐忑不安的把手里的矿泉水瓶,和手机递到老公的手里,急忙进入了4号B超室。
“我国乳腺癌的新发病例占女性全部恶性肿瘤的首位,死亡病例数同样排名靠前,但早期治愈率可达90%以上。”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占红指出一个令人心痛的现实:“然而,临床中不乏有患者因为盲目自信,认为不痛不痒就不用管,或是轻信土方偏方,自己找‘江湖
在乳腺癌发病率持续攀升的当下,基层社区女性健康意识薄弱、筛查率低的问题日益凸显。为响应“健康中国2030”战略,浙江树人学院崇德书院“乳此珍贵,守护如初”臻爱她盟实践团,在张国杰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于2025年7月25日至27日走进杭州市拱墅区三塘社区,开展为期
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水平,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同时为提升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水平,推动乳腺疾病预防和诊治技术的规范化发展,开展学术探讨、经验交流及业务合作等活动,确定举办德州市妇幼保健协会医疗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议。
近年来,乳腺癌已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许多女性一听到“乳腺癌”便闻之色变,陷入恐慌。然而,医学的发展已使乳腺癌从“绝症”走向“可控”,早发现、早诊断、规范化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长期生存,甚至治愈。本期节目特别策划“得了乳腺癌,可怕吗?”这一话题,旨
更年期是女性生命中的重要阶段,伴随着雌激素水平下降,身体和心理常出现一系列变化,如潮热、失眠、情绪波动、骨质疏松等。激素替代治疗(HRT)被认为是缓解更年期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但与此同时,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的风险也成为公众最为关切的话题之一。究竟
30岁女性,乳腺癌晚期,胸部溃烂如腐肉,发出难闻恶臭,被家属紧急送入医院。医生却发现,癌细胞早已扩散,原本有治疗希望的病情,如今几乎无力回天。家属痛哭,她自己也泣不成声:“我就是不信医生,信了偏方,害了自己。”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只是件小事,却像根刺扎在心里,越想越气,胸口发闷、食不知味,甚至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别小看这股憋在心里的火气,它就像个潜伏在身体里的 “破坏者”,悄悄啃噬着心脑、肠胃,还会让色斑爬上脸颊、结节找上门。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体检报告上赫然写着“甲状腺结节”或“乳腺结节”,医生语气平静,你却心里一惊:这是肿瘤吗?是癌前病变吗?需不需要手术?
鲁网8月12日讯近日,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特检科接诊了一位乳腺结节患者。超声检查后,报告提示结节为BI-RADS 4B类——这意味着结节有一定恶性可能,需要进一步明确性质。经过与临床医生沟通,患者接受了超声引导下乳腺结节穿刺术。从术前准备到穿刺结束,全程不到1小
各位先生们,请暂时放下手中的哑铃和剃须刀,今天,我们要聊一个可能让你们眉头一皱的话题:男性乳腺癌。这听起来或许有些荒谬,但事实是:男性也会得乳腺癌,它虽然只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约1%,却具有发病罕见、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的特点,死亡率甚至高于女性乳腺癌。这足以
但实际上,我国居民大豆及其制品摄入量在 2000 年以后呈下降趋势,从 2000 年的 14.5 克/天,下降到 2018 年的 12.8 克/天,远没有达到推荐标准[1]。
前几天门诊中,遇到一位姓戴的女士前来复诊,她也算是老朋友了,前后在我这里调理了半年时间。这次来,戴女士的气色非常不错,困扰她十多年的结节问题,终于取得了明显成效。
拿到乳腺检查报告时,密密麻麻的医学术语常让阳泉女性一头雾水,尤其是 BI-RADS 分级结果,更是让人心里打鼓。太原龙城中医医院作为专注乳腺健康的专科医院,每天都会遇到不少拿着报告咨询的患者。其实,只要抓住几个关键词,就能快速读懂这份 “健康密码”。
面对患者眼中的困惑甚至焦虑,我理解那份不安——毕竟关乎健康。但请别担心,乳腺结节的这种“隐身术”背后,不一定是健康威胁,也有可能是医学检查的复杂性在“变魔术”。
结节,听上去像个“陌生词”,但它却悄悄出现在越来越多人的体检报告中。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无论男女老少,似乎都难以完全躲开。很多人一听“结节”就慌了,担心是不是癌的前兆,其实多数良性结节并不会对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81岁的陈阿姨,穿着干净利落的碎花衬衣,坐在社区健康讲座的第一排,精神矍铄、目光清亮。台下人听她讲自己47岁那年得乳腺炎的经历,都有点惊讶:她竟然从那一场疼到发烧的乳腺炎中挺过来,后面34年再没复发,更没发展成乳腺癌。
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IDP)是常见的乳腺导管上皮良性肿瘤,但有一定的癌变风险,穿刺组织活检显示为IDP的患者,术后病理显示有高达 25%的病灶存在合并局灶不典型增生、导管内癌或浸润性癌的可能[1-2]。超声为筛查、诊断乳
8月5日记者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获悉,该院全面启动“两癌”筛查公益行动,为年龄在35岁-64岁、近5年内未参与过此项活动的女性,免费提供“两癌”筛查服务。